百度 同创文化自信:发现非遗新生的另一种可能非遗等传统技艺与商业和时代的结合早有成功先例:2016年6月,万众瞩目的上海迪士尼乐园开园时,制鞋工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有着近150余年历史的老字号内联升,受邀制作的迪士尼公主鞋萌翻众人,备受追捧;平昌冬奥会闭幕式的璀璨舞台之上,名为《北京八分钟》的精彩演出,让全世界记住了来自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北大木偶,也让这样一项古老而独特的技艺引发了更为广泛的关注;而水井坊在过去,也曾通过邀请非遗传承人出席活动、资助行业会议/国际交流展、联合艺术家进行相关产品开发创作等一系列举措,在非遗创新领域不断进行新的尝试。

7月16日第三届链博会在京开幕。中国经济网记者王婉莹/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17日讯(记者王婉莹)作为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下称“链博会”)7月16日在北京开幕,主题为“链接世界、共创未来”。这是链博会首次将举办时间提前至夏季。
本届链博会,设置“六链一展区”,即先进制造链、智能汽车链、绿色农业链、清洁能源链、数字科技链、健康生活链等6大链条和供应链服务展区。共有75个国家和地区651家企业和机构参展,既有许多连续三届参展的老朋友,也有230多家首次参展的“新面孔”,集中展示各链条上中下游关键环节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今年境外参展商占比达35%。
本届链博会由中国贸促会主办,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简称贸发会议)、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简称联合国贸法会)、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贸易中心、国际商会等5家国际组织担任支持单位。

数字科技链展区大型无人直升机应急救援平台。中国经济网记者王婉莹/摄

湖北人形机器人展台,工作人员在展示机器人。中国经济网记者王婉莹/摄

数字科技链展示的具身机器人。中国经济网记者王婉莹/摄

数字科技链展示的具身机器人。中国经济网记者王婉莹/摄

来能太阳能动力车。中国经济网记者王婉莹/摄

数字科技链中金集团展区。中国经济网记者王婉莹/摄

中国石化展区,工作人员与客商洽谈。中国经济网记者王婉莹/摄

观众在清洁能源链参观。中国经济网记者王婉莹/摄

观众在参观中信集团展区。中国经济网记者王婉莹/摄

中国中车展示的时速350公里货运动车组。中国经济网记者王婉莹/摄

中化集团展区。中国经济网记者王婉莹/摄

第三届链博会现场。中国经济网记者王婉莹/摄